(通讯员 郭金石)近日,第十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必赢242net官网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共8项奖励。其中,孙佑海讲席教授的一份智库报告,张恒山卓越教授的《论具体权利概念的结构》,王建学英才教授的《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机制的反思与重构》获得一等奖;熊文钊讲席教授的《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田野教授的《职场智能监控下的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以目的原则为中心》获得二等奖;杨雅婷副教授的《“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李倩副教授的《诉讼分流背景下刑事速裁程序评判——以德国刑事处罚令为参照》,田源副教授的智库报告获得三等奖。
张恒山卓越教授的论文《论具体权利概念的结构》发布于《中国法学》,对人们通常使用的“权利”概念进行了抽象、一般权利(Right)概念和具体、特定的权利们(Rights)之区分;对具体权利的结构进行了权利本体和权利载体之区分;对权利载体进行了“行为”和“利益”之区分;在上述区分的基础上,辨识出以“正当”为本义、承认主体的自由(自主)的抽象、一般权利,此为精准意义上的权利(Right);另一是以“应当不”为本义、并不承认主体自由(自主)的所谓权利,其实际上是为保护某种利益的义务设定。
王建学英才教授的论文《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机制的反思与重构》发布于《法学研究》,该成果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改革与法治关系论,以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为切入点,采用法教义学方法系统阐释“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南。该文获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孙佑海讲席教授的智库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相关立法建议在正式颁布的法律中得到采纳。成果相继被中国人大网、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及全国人大、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等微信公众号转载。
熊文钊讲席教授的专著《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的首部作品,该书力在突出文化法制体制建设主题,率先通过文化法治的要素、基本原则、体系建设等研究,回答了建构社会主义文化法治体系和贯彻实施文化法治方针的总体性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和思考。
田野教授的论文《职场智能监控下的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以目的原则为中心》发表于《中国法学》。该文从民法、劳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交叉的视角展开讨论;提出以目的原则为进路厘定职场智能监控的边界,并详细阐释了具体适用方法,率先提出了“算法从属性”的概念;运用了类型化的研究方法以增强智能监控合法性判断的可操作性。
杨雅婷副教授的论文《“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发表于《法学家》。该文在学术思想上,在宅基地收益方面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上,厘清了宅基地经营性使用和流转下增值部分集体收益权的性质及依据等,填补对此系统研究的空白。研究结论上,注重各项改革措施的相互联动,理顺关系,统筹安排,提出完整的制度方案。研究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宏观结合微观。
李倩副教授的论文《诉讼分流背景下刑事速裁程序评判——以德国刑事处罚令为参照》发表于《中外法学》。本文创新性地以轻罪入刑的视角介入,认为在大量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的背景之下,应当架构轻罪案件的“书面审”速裁模式。本文以比较法的角度参考德国刑事处罚令制度的设计,在轻罪立法体系下构建“书面审”速裁模式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司法实践。
田源副教授的智库成果指出当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国家层面专项立法缺失,地方立法数量较少、覆盖面有限,且标准不一、强制力较弱,难以满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际需求。建议将专门立法提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科学确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范围、原则、标准,加大对损毁、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惩戒力度。